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

開價2,000萬 諾貝爾獎得主也遭監控 美中搶買馬英九AB檔案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• 2014-10-28
  • 第027期

開價2,000萬 諾貝爾獎得主也遭監控 美中搶買馬英九AB檔案

  • 報導、攝影:王超群 圖片:翻攝照片、中國時報系 編輯:張富傑

位於木柵山區的政治大學國關中心,早年極其神祕低調,尤其是冷戰時期,更是全球知名中共與蘇聯情報的交換據點,常有情治人員出入,雖然那一段輝煌歲月已逝,國關中心至今仍存放龐大的國安密檔,甚至還有許多最高等級的「絕對機密」!

最近學者展開解密行動,發現許多知名旅美學者都被監控,連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的言行也遭紀錄成冊,依照時間推算,若持續解密下去,恐會出現總統馬英九留美時期的「AB檔案」,難怪消息一出,大陸和美國的研究機構立刻搶著買下這份國安密檔,目前最高開價約台幣2,000萬元!

政大國關中心的這批國安情報密檔,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中心和大陸清華同方公司都出高價意圖購買。胡佛研究所出價50萬美元(約台幣1,500萬),大陸方面,清華同方開價約400萬人民幣(約台幣2,000萬),檔案解密後,將進一步披露冷戰時國際格局和中共政經情勢的謎團,記錄許多名人、政要早年言行的AB檔案,也可能跟著曝光。

 冷戰時期,蔣介石總統父子有感於大陸失敗的慘痛經驗,來台後格外重視情蒐。1953年,成立「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研究室」,蔣經國統整國府情治系統,負責國府海內外國安行動和情報分析,由蔣經國擔任主任。資料組研究室對外以「國際關係研究會」名義活動,政府內部代號為「遠廬」,藉學術活動掩護情報身分,協助蒐集分析中蘇共與國際冷戰情報,甚至監控海外學人。

 當年由國研會蒐集掌握的情報,及策畫指揮的各種偵察研析歸整的情報活動報告,累積了一批龐大的檔案,包括情報機關對被調查者記錄其思想傾向、興趣等背景資料的AB檔案,目前被置放在政大國關中心內的神祕房間。因為政大國關中心與國家安全局前身國研會系出同門,這批密檔,在後冷戰時期,兩岸關係和緩之際,國安局惟恐這批機密檔案外洩,去年派出高層人士意圖索回,但遭到政大相關人員拒絕。

 國關中心認為,這批檔案具有高度的學術研究價值,而國安局索討的主要目的無非是掩飾當年的情報作為,萬一檔案被視之為廢紙,龐大的珍貴冷戰史料,將毀於一旦。在政大學者堅持下,國安局惟恐事情鬧大受到媒體關注,反而不好善後,只好妥協與國關中心協議,這批檔案不得對外流出原件,至今也只有少數學者能一睹內容。

馬父親、老師手稿重現

這批國安局視為極機密的檔案,分別由各單位所撰寫,包括「匪情組」、「國際組」、「研究組」等,其中「祕書處」檔案,被國安局要求列為「絕對機密」,永遠不公開。據學者表示,內容包括當時政要彼此函電往來或與外國政要的通聯紀錄,國研會(國安局前身)向蔣經國請示的公文等。文件中可見到馬英九父親馬鶴凌的墨跡,也可見到馬總統老師丘宏達撰寫的報告。

 曾在廢棄的樓房中翻查多達70個櫃子的密檔、也是首先發掘這批史料價值的學者陳至潔說,「我在陰暗的檔案室中讀到早年情治人員寫的自傳,為他們戲劇人生和扭曲的人性,汗流浹背。」






這批檔案目前已部分數位化,燒製成17片DVD,同時由助理整理成文字稿。陳至潔說,由於數量實在龐大,目前人力只能先由1968到1974年、也就是退出聯合國的前後年間開始,試圖找出當年台灣的外交策士們的功能,和中共與世界格局的變遷。

美方耍詐想低價買斷

目前存放蔣介石日記的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,除了出價50萬美元,還願意負責全部數位化的工程,惟一重點是原檔要交給美方,等於賣斷;但陳至潔詢問過台大、政大相關學者,共同認為這是「接近詐騙的出價。」陳至潔說,「近代史研究,有檔案才能有說法,這種價格就要買斷原檔,形同詐騙。」他說,估計價值10倍都不止。

 大陸方面,清華大學旗下的上市公司清華同方,加碼到400萬人民幣,清華同方的母公司清華控股,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之子胡海峰曾經擔任黨委書記,算得上大有來頭。陳至潔認為,清華同方應只是前台,對於背後出資的老闆並不清楚,「美國人都不賣了更不可能賣給老共」。

 從目前已整理出的材料中發現,早年國府對美籍中國學者曾進行嚴密的監控。一份撰寫於1972年10月18日的報告中指出,「共匪」邀請旅美學人名電子物理學者任之恭等14人返大陸參觀,其中包括林家翹、戴振鐸等人都是當時極富盛名的科學家。

楊振寧訪陸全記錄

另一份由「匪情組」撰於1972年10月的報告中,則對著名旅美數學家,也是中研院院士、時任加大數學教授的陳省身,在大陸「匪區」活動有著詳盡的敘述。

 「在匪區訪問20多天,到過上海、北平等地。在上海曾與李政道相遇……在北平則與舊友華羅庚等人聚首暢敘,匪方為接待陳某,曾派專機將華某從外地接返北平。」「不過從新聞中,未發現周匪恩來和其他重要匪偽黨政人員與之接觸。與楊振寧、任之恭等人所受禮遇顯有差別。」

 與李政道共同得到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,1971年訪問大陸,返美後曾兩次公開發表觀感,當時情報單位也由國研會匪情組發出報告,「楊某自謂:『綜合一下我所見的變化,都是值得中國人自豪的,而這些變化的重心就是『精神』,這點是美國所沒有的。』」

 報告認為楊振寧演說對「共匪」頗多讚譽,但其所見均係特意安排者,多是所謂樣板校舍,而指他實「未能深入了解匪區」。

 報告中還建議策反海外學人,「對曾訪匪之學人(如陳省身、李政道等人),不應不分皂白,一律視作敵人,而我主動與之接觸,了解訪匪詳情及觀感,能爭取者,仍應爭取之。」

 綜觀國府當時情治人員對海外學人如此嚴密的監視,目前這批龐大檔案中,安全局要求其中由「祕書處」所撰的文檔仍屬絕對機密,永遠不得公開,其中恐藏有更令人驚訝的資料。總統馬英九當時留學歸國,隨即被拔擢擔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,他會不會早就受到監視,甚至忠貞資料早就被建檔?除了馬之外,還有哪些名人涵蓋在內,這也應該是美、中競相喊價,想要解開的謎團。

國研會倍受小蔣器重

國研會是甚受蔣經國倚重的情報單位,雖不直接負責敵後諜戰,但擔負起情報研析綜整重責,同時和情報單位「石牌訓練班 」等密切交流互動。


1955年3月,機要室資料組改編為國安局,隸屬國防會議,資料組研究室也更名為國安局政策研究室,對外仍稱國際關係研究會。所以 ,國關中心的前身其實就是國安局的政策研究室。後來以「國際關係研究會」名義,於1958年向內政部登記為人民團體。蔣經國後來指示擴大,於1961年向教育部登記,改組為私立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(國研所)。

 國研所在1975年併入政治大學,更名為國際關係研究中心,成為政大自治機構,1996年起完全脫離和國安局從屬關係,目前已成為學術重鎮而褪去情報色彩。

國研會留學生彼此少交流

馬英九總統在美國留學時期,曾參與《波士頓通訊》(Free Chinese Monthly)的編輯工作,這份留學生刊物是中國國民黨海工會旗下在美國發行之雜誌,關中、趙少康、丁守中等人都曾在此寫稿。

 已由國關中心退休的彭慧鸞,是丁守中在佛萊契爾外交法律研究院的學妹,也曾在丁的引介下為《波訊》發稿。她表示,馬英九雖曾任主編,但當時由國研會安排出國交換的留學生,彼此不太過問各自工作或學習的細節,至於有沒有留學生受到當局調查或跟監?她說:「我還是第一次聽到」。







2014/11/01 15:55 台股、美股皆已收盤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